bat365中国在线平台官方网站2023—2024学年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作者: 时间:2024-12-20 点击数:

bat365中国在线平台官方网站的前身是1993年创办的大庆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2004年创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08年正式更名为bat365中国在线平台官方网站。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软件技术教研室、云计算与智能应用教研室、数字媒体与游戏开发教研室、公共计算机教研室及计算机实验中心等7个部门。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5个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师范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现为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与华为共建“华为鲲鹏产业学院”,构建产教深度融合体系,软件工程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作为产业学院首批合作试点专业。2024年数智产业学院获批校级产业学院培育项目。

(二)在校学生情况

学院现有本科生1232人,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含专升本)269人、网络工程321人、软件工程335人、数字媒体技术157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150人。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社会实践、专业认知教育实习等相关内容。

(三)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1.录取分数线。黑龙江省:2024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最低录取分 433 分,软件工程专业最低录取分414分,网络工程专业最低录取分403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最低录取分410 分,均高于黑龙江省本科批物理类录取控制分数线360分。

吉林省:2024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最低录取分475 分,软件工程专业最低录取分423分,网络工程专业最低录取分430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最低录取分419分,也都高于吉林省理科本科批录取控制分数线345分

2.招生计划与录取人数。2024年,学院计划招生288人,实际录取288人,实际报到284人。实际录取率为 100%,实际报到率为 98.61%。特殊类型招生专升本) 47人。从招生计划来看,学院在黑龙江省的招生数量相对较多,如2024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计划招收19人,软件工程专业计划招收44人,网络工程专业计划招收54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计划招收22人。从录取人数来看,实际录取人数与计划数基本相符,反映出这些专业在当地的报考热度和学校的招生吸引力。

二、师资情况

(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

学院现有教职工54人,专任教师40人,外聘教师18人,折合教师总数为63人,生师比21.91%。

专任教师中,教授4人,副教授12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0%;教师中博士5人,在读博士4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2.5%,双师型教师占比42.5%。

学院教师队伍职称、学位、年龄的结构整体情况详见表 1。

1 全院教师数量及结构统计表

项目

专任教师

外聘教师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总计

40

/

18

/

职称

教授

4

10%

0


副教授

12

30%

2

11.11%

中级

17

42.50%

8

44.44%

初级

7

17.50%

0


未评级

0


8

44.44%

最高学位

博士

4

10%

0


硕士

34

85%

6

33.33%

学士

2

5%

12

66.67%

无学位

0


0


年龄

35岁及以下

11

27.50%

0


36-45岁

23

57.50%

9

50%

46-55岁

6

15%

7

38.89%

55岁及以上

0


2

11.11%


    (二)本科课程主讲教师及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本学年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86,占总课程门数的69.92%;课程门次数为126,占开课总门次的37.61%。其中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29,占总课程门数的 23.58%;课程门次数为41,占开课总门次的12.24%。副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57,占总课程门数的 46.34%;课程门次数为85,占开课总门次的25.37%。

(三)教学条件(教学用房、设备、信息资源应用情况)

学院建有云计算与大数据实验室、数字媒体技术实验室、软件综合实验室、公共基础实验室等18个实验、实训室,合计使用面积3100余平。承担实验教学项目270项以上,年均服务本科生2000人以上,年均实验教学人时数8.7万人时。实训室向学生社团开放,开展大创项目、学科竞赛等学生第二课堂工作。

学院近三年(2022-2024年)在教学设备方面共投入资金97万元,在图书资料方面投入1.8万元。其中,用于投入到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的设备购置、更新和改造资金达到近77.08万元(华为云综合实验室、云计算与大数据实验室、212套计算机更新、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和主楼公共实验室改造等),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增加实验设备设施,专业实验室都安装有投影仪和屏幕广播软件,教师全部可以使用多媒体授课,保障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和资源的高效使用。教学设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有力保障和支持了学院的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教学经费使用情况

教学经费全部保障教学运行。2023年学校为我院投入的教学经费总额为96.36万元。包括办公费、差旅费、教学仪器设备费用、教学材料费、资料费、学生活动费、维修费和专业经费。其中,办公费为2.16万元,差旅费为3.14万元,教仪器设备费用高达44.5万元,占总经费的相当大比例,显示出学校对教学设备的重视和投入。教学材料费为22.64万元,资料费为1.4万元,这些费用主要用于购买教材、资料以及相关的教学辅助材料。学生活动费为2.45万元,用于支持学生的各种学术和实践活动。维修费为2.07万元,用于维护教学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专业经费为18万元,可用于特定专业的教学改革或发展。学院通过合理分配和使用教学经费,确保了教学运行的正常进行,并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经费使用分配不仅符合教学需求,还体现了学院对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视。

(五)资料室及图书资源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建立教师资料室,备有专业相关纸质图书36629册,电子书3720。此外,学校图书馆还提供阅览自习、信息检索、文献传递和读者培训等服务,为学院师生有序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学院现开设5个专业。在过去的一年里,学院依照省“4567”现代产业体系,及学校出台的《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实施方案》,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灵活调整专业方向,合理增减招生规模。根据学校总体布局,2024年招生专业调整为4个,其中包含1个师范类专业,并决定停招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及数字媒体技术四个专业稳定发展,各专业均遵循“产出导向”原则,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机制,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依托师范专业集群优势,培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人才;软件工程专业与华为产业学院合作,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软件工程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继续致力于建设成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此外,学院推行微专业教育模式,申报开设《人工智能》和《数学模型与智能计算》两个微专业,以加速复合型人才培养。

(二)课程建设

学院加强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借助网络课程平台,引进与自主开发线上线下融合课程,已完成9门校级一流课程建设,其中2门获批省级一流课程。1门申报国家级一流课程,是我院课程建设中的历史性突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方面,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其纳入必修课程体系,确保学生深入理解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学院还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工作,要求所有课程均融入思政元素,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通过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方式和手段,将“课程思政”渗透到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案、讲稿中。此外,学院还涌现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典型案例,《算法分析与设计》《计算机基础》等课程获批校级课程思政项目。学院各类课程建设情况详见表2。

2  学院各类课程建设情况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级别

类别

1

1704911

现代教育技术

省级

线上线下混合式

2

1704006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校级

线上线下混合式

3

1704505

三维造型与动画技术

校级

应用型课程

4

1704001

计算机基础

校级

线上线下混合式

5

1704208

算法分析与设计

校级

线上线下混合式

6

1704008

数据库原理

校级

线上线下混合式

7

1704007

数据结构

校级

线上线下混合式

8

1704206

Web程序设计

校级

应用型课程

9

1704304

Linux服务管理

省里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10

1704507

游戏开发

校级

线上线下混合式

11

1704505

三维造型与动画技术

校级

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12

1704033

计算机专业英语

校级

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13

1704001

计算机基础

校级

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14

1704208

算法分析与设计

校级

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15

1704304

Linux服务管理

校级

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16

1704211

Web前端开发基础

校级

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17

1704007

数据结构

校级

线上线下混合式


    (三)教材建设

在教材选用方面,学院遵循教育部教材管理办法,加强教材分委员会建设,确保教材选用的严谨性和适宜性;确保所选教材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同时紧密结合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及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在保证教材的实用性和适用性的基础上,严格选用近三年内出版的国家及省(部)级规划教材、精品教材等优秀教材。此外,学院还高度重视自编教材的建设工作,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积极组织力量编写了多部教材,有力地保障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近三年,教师出版教材5部,其中两部在本校应用。

(四)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评价改革,充分发挥评价制度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聘任、年度考核和津贴分配等有关制度中,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学研究成果等指标的权重,提高教学质量标准。同时,学院还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鼓励教师采用探究式、问题式、任务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实践教学方面,学院强化了职业技能训练、见习、实习、毕业论文撰写及创新创业实践等多个环节。通过整合基础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2024年共获得11项国家级奖项和36项省部级奖项;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新立项1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6项、校级项目3项;结题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1项。

四、专业培养能力

(一)专业概况

学院各专业培养目标明确,服务面向广泛。通过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打造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提升本科教育教学水平。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人才需求高度契合,培养方案特色鲜明。

(二)教学条件与人才培养

学院拥有完善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在教学设施方面,学院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实验室、网络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条件。在教学资源方面,学院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课程,同时加强自有课程资源的建设和管理,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库。

学院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通过制定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等措施,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注重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学科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学院还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在立德树人方面,学院将思想政治建设置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明确将师德师风作为衡量教师队伍素质的首要标尺。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等措施,确保立德树人工作的落实和成效。

(三)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

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通过加强实验室建设、拓展实习基地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同时,学院还与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工作,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学院加强课程体系整体设计,优化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比例结构。各专业总学分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学分分配合理。

实践教学学分占比高,学院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确保学生掌握初步企事业生产过程和技术要点。

质量保障体系

(一)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学院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在教学实践中从学生、师资、资源等核心要素入手,持续推进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2023—2024学年,学院继续落实学校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加强产教融合和协同创新,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企能力。

学院领导班子凝心聚力,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确立质量是人才培养生命线的理念,注重打造一流的本科教育环境和师资队伍。2023-2024 学年领导班子始终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院长主持学院的战略规划、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工作。学院党政联席会专题讨论教学制度、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师资、教学运行等教学相关议题多项。为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学院出台《bat365中国在线平台官方网站课堂教学管理办法》、《bat365中国在线平台官方网站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等文件,持续更新教学理念,狠抓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领导班子深入推进专业建设,坚持学院领导班子专题研究本科教育会议制度,确定了招生、教学改革与创新、就业等重大事项;坚持深入教学一线,督导检查教学准备工作,关注教学计划的实施,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落实校企合作,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共建;落实领导班子与教师党支部联系制度,开展教师大讨论,引入课程思政,提高教学质量;落实领导班子听课制度,教学检查了解学情,特别是思政课教学。实现以学生为导向,立德树人,强化学生学业指导和管理,推动教学改革,确保教学工作的高效运行。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为有效实施质量管理,学院依据“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质量保障三大理念,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院成立了由院长直接领导,教学院长牵头及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教学效果突出的高级职称教师组成院级教学督导组,负责对学院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引导、督促、监控、检查、评价、激励、研讨、建议咨询等工作。

2023-2024学年教学质量日常监控及运行。一是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教学督导组日常开展学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秩序检查,推进线上线下各类课程(含实验实训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环节等)的教学规范检查,课堂教学过程的听课、质量评价和跟踪检查。2023-2024学年的教学秩序检查达到 30 课次期末巡考达 100多 场次;二是坚持领导干部、学生管理教师听课制度。院系领导在每学期随机听课,院级领导及中层干部听课92余门次。三是学生评教工作。每学期配合校教学评价中心及时完成学生评教工作,组织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进行网上测评,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2023-2024学年两个学期,需评价课程完成比达 98.19%,学生对课程满意度较高。四是教学督导。学院教学督导组由师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资深教师共3 人组成。2023-2024学年学院教学督导总计听课35名教师,27门课程,重点关注新教师、青年教师和学评成绩较低的教师,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推动教学督导工作由单纯教学评价向教学评价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并重转型。五是加强学生信息员队伍管理。每个专业设有学生信息员 1-2 名,现共有学生信息员 18 名,学生信息员每两周反馈一次教学信息。学院还通过座谈会以及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教学信息,学年召开座谈会 2 次,组织发放《大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问卷》900 余份。学院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具体情况,确保教学工作的平稳运行。

2023-2024学年学院高度重视教学行为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加强师德建设和课堂管理,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同时,学院还通过制度建设强化学风建设,构建“服务、引导、管理、树人”四位一体的学生管理模式。健全贫困生档案,做好学生贷款工作的诚信教育,并按照学校规定发放奖学金、助学金,确保学生满意、投诉率为零。

(三)本科教学基本状态

2023-2024学年学院本科教学基本状态稳定。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专任教师40人,其中高级职称16人,中级职称17人,教师中博士5人,在读博士4人,具有“双师型”教师17人。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类)、网络工程、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五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软件工程为校级一流本科专业。2024届毕业生考研率为4.76%,就业率达85.93%,高质量就业达到60%以上。

2023-2024学年学院积极开展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工作,以不断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和水平。根据市场对IT人才的能力结构需求,确立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模块和实践教学平台等,设计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学院还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训工作,采取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用企业真实项目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023-2024学年学院教学研究氛围浓厚,通过持续改进,教学改革成效明显。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等方面开展教学改革立项工作,省级科研立项2项,结题1项;市局级科研立项4项,结题1项;省级各类教改立项3项,结题3项;市局级教学改革立项5项,结题4项。每学期教学结束,分析教学工作现状,找出存在的教学质量问题。每名教师对自己的课程不足之处进行客观总结分析,提出具体可行并且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在下一轮教学过程中实施,并检验改进效果。通过持续改进工作的推进,学院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有较明显的提升。23-24学年建成省级一流课程1门,在黑龙江省课件大赛中获省级二等奖1项。1名教师获校级教学名师。

2023—2024学年学院通过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日常监控和运行、规范教学行为以及开展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等工作,学院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六、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

整体满意度尚可,多数学生认为课程体系较为系统,能够涵盖计算机专业的核心知识领域,如编程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但也有部分学生表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前沿课程的更新速度可以进一步加快,以更好地满足行业需求。

(二)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

2024届毕业生总人数为462人,其中如期毕业455人,7人参加结业转毕业考试,最终2人肄业。

(三)学位授予情况

2024届毕业生总人数为462人,其中如期获得学位455人,7人参加结业转毕业考试,其中4人二次授予学位,3人未授予学位。

(四)攻读研究生情况

2024届毕业生中研究生录取22人,录取率为4.76%,其中国内高校录取19人,国外录取3人。

(五)就业情况

2024届毕业生总人数为462人,总体就业率为85.93%。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35人,117人就业,就业率87%,软件工程专业87人,71人就业,就业率82%,网络工程专业84人,77人就业,就业率92%,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87人,70人就业,80%,数字媒体技术专业69人,62人就业,就业率90%。

(六)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毕业生普遍具备较为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对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等核心课程的掌握较为牢固,能够为从事相关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实践能力较强:学院注重实践教学,学生通过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等环节,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掌握了常见的软件开发工具和技术,能够较快地适应实际工作中的技术要求,动手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可。学习能力良好:展现出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满足企业对员工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要求。部分用人单位认为我院的毕业生具有较大的职业发展潜力,他们在工作中展现出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使他们有望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七、特色发展

(一)学科竞赛成绩斐然

过去一年里,我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计算机学科竞赛,如ACM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三位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师范省微课大赛等。通过优化竞赛培训体系,整合学院优质师资力量,组建了多支跨年级、跨专业的竞赛团队。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中,我院首次参赛就闯入全国总决赛,并获得铜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其中ACM社团获得国家级比赛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以及多个省级奖项,同时获得学校“优秀社团”的荣誉称号。全院各专业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共获得11项国家级奖项和36项省部级奖项。获奖数量和质量在全校名列前茅。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提升了我院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也极大地增强了学院在计算机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产学研合作深入推进

我院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积极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我院依托华为云鲲鹏产业学院,软件工程、数据利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4门课程完成企业工程师进校授课,双方在人才培养、科研项目合作、技术创新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2024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93%,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产业学院合作正在发挥作用。与江苏博智安全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拟共建数据安全专业,寒假选派学生到公司顶岗实习。通过定期举办产学研合作交流活动,邀请企业专家走进校园开展讲座、技术培训等,促进了学院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的紧密结合,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三)特色教材的使用

“开源代理服务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获批省级一流课程,该门课程使用的也是自编教材。课程内容与教材的契合、与学情的契合,使该课程的学习效果更好。新工科教材《Linux服务管理与自动化运维》获得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三维造型与动画技术》课程使用的是本专业教师自行编撰的教材。该教材案例资源丰富,而且提供了大量的视频讲解资源,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该特色教材的使用在专业内起到了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八、需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学院仍面临一些问题。

 1.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差别较小,特色和品牌有待进一步打造

 2.实践类课程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

 3.教学改革有待深入,部分课程考核方式有待改进;

 4.第二课堂和学生学科竞赛支持力度不够等。

 针对这些问题,学院将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自身学科和专业建设,明确专业区分度;

 2.加强校企合作,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

 3.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新模式的学习和研究,提高专业课考核要求,侧重过程考核;

 4.加大对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视及支持力度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学院将不断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和水平。



版权所有 bat365(中国)在线平台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黑ICP备12004996号 信息管理:党委宣传部 公安机关备案号 23060402000015